乡村景观中的“乡味”和“景味”

发布日期:2021-08-12 发布人: 原创 浏览次数:2708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农村民居也是一步步在发生重大改变,

土屋变洋楼,小院变别墅,

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人心中的故乡和家之情节情也慢慢淡去,

渐行渐远,让很多外出务工和离家发展的人心里总有一个留不下的城市,

回不去的故乡遗憾,

究其因是没有“乡味”。

景观 \ 乡村

何为“乡味”?何为“景味”

        就是家乡的味道,家乡的风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属于每个居住在家乡的人共同记忆,共同情感,共同风景画面,唯一识别自我的文化。

如何在乡村景观设计中保留和发展

“乡味”和“景味”?

乡村的文化认识和自我认知

       中国民居和村落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变革,在岁月中慢慢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宗教、民族审美融合为一体的居住理念。

       本地居民居住在某地长久的岁月生活,对本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水纹地势,潮汐潮落山高水深是深刻认知的,并且为克服不利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也形成当地独特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这种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上升到精神情感层面就是民族、宗教、民族的自我认知和审美,也是文化的符号,就如贵州的山坡杆栏式建筑、安徽的马头墙、湘西的吊脚楼。

        又或者天明闻鸡鸣深夜听狗吠,走过村前小河上的木桥,河水清清,鹅拨清波,鱼游浅底,或翻越村后山,采山果,集野菌。它在人们生活中形成习惯,在心中形成一种情感的记忆,情感的依恋和不舍。

凤凰古城

侗族鼓楼

避免设计中单纯的形而上,

实质上则形而下

        对农村居民文化认知上受习惯性制约和大众化认可为标准,容易对自我否定,对自我文化元素不自信和排斥,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和照搬。最典型特征就是居住屋盲目照搬外来小洋楼建设,建筑外观全是洋楼式,建筑内部格局改变不大,并没有对使用很生活方式进行提升和合理规划。形成的结果是村子所有房子只是外观换了一遍,并且在整个村落中不轮不类,不西不中,与其他地域或城市建筑千篇一律。

       文化理解的局限性和利益追求的短暂性。局限于自家院落的一亩三分地,无视周边环境协调和联通,实行大拆大建,填田挖土,开山填塘。无视地理特征,无视环境影响。总之一个原则是换了新奇现代化材料,重新修建的像城市一样就是好的。

       这是片面的单纯的形而上实质上的形而下。

保留和发展“乡味”和“景味”设计方式

        老子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也是可以作为我们对乡村景观的设计中保留和发展“乡味”和“景味”一个指导思想。

        我们作为设计人,得去“法”, 在“法”之前我们得找出乡村自身的“天”、“ 道”、“ 自然”,以及处于之中的“人”。

        人,我们不仅是景观设计人身份,更是当自己居住于村落的主体人。人是有情感和记忆的,也是有思想的。只有真正把自己当做居于村落中人才能找到对村落情感和记忆,才能寻找到村落的乡味和风景记忆和情感。如你想起自己家乡时,可能是村里的某一道菜,村里某一个角落的风景,某一事物,并且这也是村里人的群体记忆和情感。

有了这个人我们才能发现这地、天、道、自然。

地:地理地貌、风格样貌的特征、民居、山、水等。

天:自然气候,环境,阳光、风、雨、雪、材料应用呈现等。

道:人居精神、人居情感、故乡情感、景观意境。

自然:自然而然,本身,相互依存,相得一体、自然规律非人为做作。

       设计中才能“法地”“法天”“法道”最终得到“法自然”才能真正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创造出属于斯而非于斯。墙还是那道泥土墙而不是原来的泥土墙,让人看见它而想起儿时墙根下斗蛐蛐看蚂蚁搬食的墙。正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一样。


END


查看更多 点击华旅国盛规划设计院公众号   


声明 :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及资料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原作者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往期回顾: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旅游规划编制的影响

百名“带头人”齐聚韶山,华旅国盛助力“大合唱”

乡村民宿发展趋势及设计思考

华旅国盛助力慈利县文旅品牌创建工作 推进大会顺利召开

文化旅游如何创新引领

乡村景观中的干垒石墙营造

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凝心聚力,未来可期!

中国夜经济发展与夜间休闲文化源流

华旅国盛助力旅游景区大提升,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印山文化旅游区、芋园文化旅游景区荣登4A公示榜

0731-85658666 微信客服 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