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桑植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本规划属宏观战略性规划,是在2016年至2030年的15年内桑植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旅游产业发展行动纲领,旨在为桑植县全域旅..
项目地点:张家界市辖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项目类型:全域旅游规划 项目规模: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辖域全境,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总人口47.95万人。全县辖12个镇、11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澧源镇、瑞塔铺镇、官地坪镇、凉水口镇、龙潭坪镇、五道水镇、陈家河镇、廖家村镇、利福塔镇、人潮溪镇、八大公山镇、桥自湾镇、空壳树乡、竹叶坪乡、走马坪白族乡、刘家坪白族乡、芙蓉桥白族乡、马合口白族乡、洪家关白族乡、沙塔坪乡、河口乡、上河溪乡、上洞街乡。

案例概述

Classic cases

\

  

      

      本规划属宏观战略性规划,是在2016年至2030年的15年内桑植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旅游产业发展行动纲领,旨在为桑植县全域旅游提供既有政策研究、项目策划,同时又具备可实施性的战略规划、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撑。充分体现政府的战略意图、市场主体行为导向和政府工作重点。





 (一)总体布局思路
  “南联、北拓、东西延伸”
  南联——在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上,主动对接东南部的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和西南部的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地,建设有效连通的外部旅游景观廊道和主动脉,实现桑植与两大世界遗产地的品牌对接和空间耦合,形成由两大世界遗产地至桑植的客源主动分流。
  北拓——由县城向西北的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拓展形成桑植的生态文化度假板块,向东北的溇水百里画廊和南滩草场拓展,形成桑植的户外运动与深度体验板块。
  东西延伸——跨越行政区划的限制,向东延伸至石门(对接大壶瓶山生态旅游区)和慈利县,向西延伸至永顺的里耶古城,共同打造纵贯东西的武陵山片区最美深度生态体验自驾旅游线路。


工作技术路线


全域旅游的规划思路


  (二)空间布局体系
  “一心引领、三廊(轴)承接、四组团融合、多点发展,即一心、三廊、四组团、多点”
  1“一心引领”
  以桑植县城为中心,涵盖瑞塔铺镇、利福塔镇、洪家关白族乡和刘家坪白族乡的“1+4”城镇圈,打造成为桑植县全域旅游山水人文旅游城市。其中桑植县城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瑞塔铺镇依托瑞中公路、张桑高速东互通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新型白族旅游集散服务重镇;洪家关白族乡、刘家坪白族乡分别依托贺龙故里和红军长征出发地打造白族风情旅游重镇;利福塔镇依托规划中的高铁站和九天峰恋旅游区打造旅游集散服务重镇。
  2“三廊承接”
  由桑植县城为中心,向南对接永顺和武陵源,向西北对接八大公山,向东北延伸至溇水百里画廊和南滩草场,形成三条旅游廊道,分别为张家界西线文化休闲旅游生态廊道、澧水北源旅游生态廊道、民俗文化与户外体验旅游生态廊道。以三条廊道为纽带,串联轴线周边旅游城市、主要旅游区、旅游小镇和旅游村落,并根据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及景观节点,分别设置不同等级的旅游服务驿站。

  (三)“四组团融合”

  1.九天·峰恋生态休闲组团——以九天洞、苦竹河、苦竹寨和峰峦溪为核心,包括利福塔等周边旅游村镇。
  2.刘洪红色旅游组团——以刘家坪—洪家关红色旅游区、芙蓉桥文化遗产为核心,包括实竹坪、合群、长征、马合口等周边旅游村镇。
  3.八大公山度假养生组团——以八大公山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包括五道水、芭茅溪、岔角溪、水田坝、小庄坪等周边旅游村镇。
  4.溇水·南滩户外体验组团——以溇水风景区和南滩草场户外运动公园为核心,包括官地坪、白石、红旗、淋溪河、中里等周边旅游村镇。
  (四)“多点发展”
  1.八个旅游风情小镇
  2.二十六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3.六个自驾车、房车及帐篷营地
  4.多个特色民俗客栈群

分享到: